岳陽臨港高新技術開發產業園區2021年度生態環境管理現狀自評估報告
一、園區概況
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區位于岳陽市城陵磯新港區,園區代碼S438090,園區級別為省級工業園區,主導產業為新材料、高技術服務、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四大產業,核準范圍面積18.151km2。園區規劃環評批復內容為: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產業核心區規劃用地行政隸屬云溪區永濟鄉、云溪鄉,規劃范圍東起隨岳高速公路西側,西抵長江干堤道路西側,南臨規劃擂鼓臺路、煤灰湖路、興港路及疏港大道,北至規劃環湖路、松陽湖路及其局部所設防澇堤擋水一側,環評批復文號湘環評〔2012〕293號。目前已完成園區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并于2021年10月25日取得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意見的函”,批復文號為:湘環評函〔2021〕33號。
園區經濟發展概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2021年完成GDP275.2億元,同比增長4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2億元,同比增長17.6%。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47.4%;完成全域財稅收入62.6億元,增長26.3%;完成進出口總額528.6億元,同比增長44.4%;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360億元,同比增長47.9%,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增幅排名持續保持全市第一,經濟發展持續強勁。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先進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順利通過國家高新區驗收評審。
(二)外向經濟發展情況。緊緊依托“一區一港四口岸”平臺優勢,外向型經濟持續升溫。城陵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0.08萬標箱,其中城陵磯新港區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0.06萬標箱,在長江沿線港口業務普遍下滑的形勢下保持了逆勢上揚。
截止到年底,園區已入園企業數量66個,其中,上一年度末已入園企業數量63個,本年度內新入園企業數量3個,本年度清退企業數量0個。園區內已完成環評批復手續企業數量66個,本年度新增項目環評批復21個,無環評批復的企業有0家。園區內已完成環?⒐を炇帐掷m企業數量51個,本年度新增環?⒐を炇掌髽I數量8個,未完成驗收的有9家(正在建設),有6家做環評登記表或無需環評不需要驗收。園區內已完成應急預案備案手續企業數量36個,未完成應急預案備案的企業有23個,無需備案企業有7家。園區內已取得排污許可證企業數量38個,應辦理排污許可申報但未辦理的企業有0家。
園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湘環評〔2012〕293號)指出:化學需氧量4441t/a,氨氮592t/a,二氧化硫472t/a,氮氧化物2384t/a。
二、環境管理情況
(一)規劃環評批復要求落實情況
2011年11月,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管理委員會委托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編制了《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產業核心區環境影響報告書》,該報告書對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產業核心區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并于2012年9月取得了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原湖南省環境保護廳)的批復,批復文號為湘環評﹝2012﹞293號,具體批復內容概要及落實情況見表1。
表1 環評批復要求及落實情況
序號 |
環評批復要求 |
落實情況 |
落實結果 |
|
1 |
規劃布局 |
進一步優化規劃布局,嚴格按照功能區劃進行開發建設,核心區自北向南依次布置三類、二類、一類工業用地、商業和居住用地(僅用于區域居民安置),規劃區西側靠長江段布設港口用地、鐵路等交通用地、倉儲用地,在工業用地周圍及工業用地與居住區之間、核心區邊緣做好綠化隔離。 |
根據現狀調查,園區已開發地塊未完全按照用地規劃進行開發建設,開發區存在產業布局不夠集中,不同產業的企業交叉布局的現象。未形成了新材料區、高技術服務區(包括港口航運物流區、港口綜合配套區)、高端裝備制造區、電子信息產業區“四區”功能區空間結構。園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周邊居民點保持了適當距離。 |
已落實 |
2 |
產業定位 |
嚴格執行開發區入園企業準入制度,入園項目選址必須符合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嚴格執行入園企業準入制度,入園項目選址必須符合總體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環保規劃及主導產業定位要求,禁止引入鉛、鋅、鉻等重污染冶煉行業、紡織印染、煉油、農藥工業、來料加工的海外廢金屬、塑料、紙張加工等工業進入產業區;在入園項目前期和建設期,必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管理制度,確保達標排放,對區域內已建的部分與核心區產業定位不符的企業應制定淘汰退出計劃,逐步退出核心區。 |
按照批復要求進行建設,入園項目選址符合總體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環保規劃及主導產業定位要求,園區共布置四大產業:新材料、高技術服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目前引入的項目無鉛、鋅、鉻等重污染冶煉行業、紡織印染、煉油、農藥工業、來料加工的海外廢金屬、塑料、紙張加工等工業進入產業區;園區內現有1家化工生產企業在長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該企業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為復混肥料制造、磷肥制造企業,根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發布湖南省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名單的公告》(2020年6月23日)沿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可知,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被列入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內。 |
已落實 |
3 |
廢水治理 |
規劃區排水實施雨污分流,加快象骨港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進度,截污、排污管網必須與道路建設及區域開發同步進行,確保規劃區內污水全面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后外排長江。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企業生產生活廢水經預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后由管網排入集中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后外排長江。 |
截污、排污管網與道路建設及區域開發同步進行,開發區已實施雨污分流,現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納污管網已建成,開發區18.151平方公里內的安置房的污水管網全覆蓋收集,入園企業全部接入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開發區內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均需先經過一級預處理并達標后再排至園區污水管網。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象骨港前池,由象骨港排澇站電排入長江。目前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12)一級A標準。 |
已落實 |
4 |
廢氣治理 |
按報告書要求做好產業區大氣污染控制措施。核心區依托華能電廠進行集中供熱,區域內禁止使用原煤、重油為能源的項目進入,禁止引進SO2、NOx排放量大的行業和項目,加強企業管理,對各企業有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應配置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督促正常運行,確保達標排放;加強生產工藝研究與技術改進,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工藝廢氣的無組織排放,入園企業各生產裝置排放的廢氣經處理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合理優化工業布局,在工業企業之間設置合理的間隔距離,避免相互影響。 |
供熱依托華能電廠,工業、生活用能基本為天然氣、電能等。開發區未引入原煤、重油為能源的項目,各企業有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均配置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園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周邊居民點保持了適當距離;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屬于SO2外排量大的生產企業,已停產,該企業屬于化工生產企業,位于長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根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發布湖南省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名單的公告》(2020年6月23日)沿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可知,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被列入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內,目前該企業正在關停。 |
已落實 |
5 |
固廢處置 |
做好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統一的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減少固廢廢物產生量;對工業企業產生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固廢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嚴防二次污染。 |
開發區內不設置一般固廢、危險固廢處理處置場,目前片區生活垃圾由垃圾箱收集后,送至開發區范圍外垃圾處理廠(岳陽市花果畈垃圾填埋場衛生填埋)統一處理,一般工業固廢大部分實現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由各企業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處置,區內未統一建設危廢貯存及處置場所,各企業產生的危廢暫存于危廢暫存庫,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定期送有資質的單位處理。 |
已落實 |
6 |
環境風險防范 |
園區要建立專職的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環境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嚴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 |
新港區建立了專職的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岳陽市環境保護局臨港新區分局;開發區已于2019年12月18簽署發布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分別在湖南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城陵磯新港區分局進行了備案,備案編號為:430603-2019-012-G。 |
已落實 |
7 |
移民安置 |
按產業園的開發規劃統籌制定拆遷安置方案,落實移民生產生活安置措施,防止移民再次安置和次生環境問題。 |
已建凌泊湖安置區,分三期建設,可安置居民約1900多戶,一期、二期已建成并對已拆遷居民進行安置。 |
已落實 |
8 |
總量控制 |
污染物總量指標:二氧化硫:472t/a,氮氧化物:2384t/a,COD:4441t/a,氨氮:592 t/a。 |
根據本次跟蹤評價統計,目前開發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在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 |
已落實 |
9 |
生態修復與建設 |
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核心區位于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內,岳陽市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申請調整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規劃,使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核心區符合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
經調整后的《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中,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保護區范圍外,距離保護區實驗區最近約3km。 |
已落實 |
按原規劃環評要求,應對高新區的環境質量和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原規劃環評提出的監測計劃及落實情況見表2。
表2 原環評監測方案要求及落實情況
類別 |
監測因子 |
監測點斷面設置 |
監測項目 |
監測頻次 |
落實 情況 |
備注 |
環境質量 |
空氣環境 |
核心區上、下風向各設一個監測點 |
SO2、NO2、PM10、TSP |
每年2次、冬夏各1次 |
已落實 |
目前園區已建成空氣微站1個,即凌泊湖社區居民委員會站點,監測因子8項為PM10、PM2.5、SO2、NO2、CO、O3、溫度、濕度。 |
水環境 |
地表水:長江核心區污水排放口上、下游500m各設一個斷面 |
pH、COD、DO、BOD5、NH3-N、TP、SS、石油類;Cu、Pb、Zn、Cd、Hg、AS、cr6+、Ni、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有機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大腸菌群 |
枯、平、豐水期各1次 |
已落實 |
由市環境監測中心統籌監測 |
|
噪聲 |
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工業用地各邊界 |
等效連續A聲級 |
半年一次,分晝夜進行 |
未落實 |
正在建設噪聲在線監測點位 |
|
污染源 |
廢氣 |
各類爐窯煙氣 |
SO2、煙塵、粉塵 |
每季度一次 |
已落實 |
由企業根據環評等要求自行安排監測 |
工藝廢氣 |
根據各企業確定 |
每季度一次 |
已落實 |
|||
松陽湖中心小學、永濟小學、老溝村 |
SO2、煙塵、粉塵 |
每季度一次 |
已落實 |
|||
廢水污染源 |
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排水 |
廢水量、pH、CODCr、氨氮、BOD5、SS、石油類、苯系物和揮發酚 |
廢水量和COD、氨氮在線監測 |
已落實 |
由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在線監控系統進行監測 |
|
各企業的污水排放口 |
廢水量、COD、pH、石油類、氨氮、揮發酚和本企業的特征污染因子、一類污染物 |
半年一次 |
已落實 |
由企業根據環評等要求自行安排監測 |
||
清下水排口 |
pH、COD、石油類、氨氮、揮分酚 |
半年一次 |
已落實 |
根據對高新區現狀調查,高新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由園區已建成1個空氣微站進行監測、水環境質量由市環境監測中心統籌監測、企業廢氣和廢水污染源監測由企業根據環評等要求自行安排監測、污水處理廠排水口監測由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在線監控系統進行監測。目前高新區缺乏對園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工業用地各邊界的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正在建設噪聲在線監測點位。
(二)“三線一單”落地應用情況
2020年11月10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暨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全省建立“1+4+14+860”的四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以下簡稱“準入清單”。根據該準入清單,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屬于大氣環境重點管控區、水環境重點管控區、土壤環境風險重點管控區、能源利用重點管控區,開發區屬于洞庭湖片區。
從重點管控單元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和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來看,園區存在“散亂污”企業,應加強整治;根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發布湖南省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名單的公告》(2020年6月23日)沿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可知,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被列入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內。目前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岳陽中遠化工有限公司、岳陽新港工貿有限公司、岳陽凱門科技有限公司已關閉退出。
另對照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現狀與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符合性分析見表3。
表3 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境準入清單符合性一覽表
管控類型 |
管控要求 |
實際情況 |
相符性 |
空間布局約束 |
(1)限制發展三類工業,區域內三類工業用地僅允許用于涉及三類工業的高新企業引進和發展鼓勵類高新技術項目的預留用地。 |
目前三類工業用地上引入了部分二類工業項目(湖南九鼎農牧有限公司、岳陽市臨港富強混凝土管樁有限公司、湖南九鼎動物營養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新水泥(岳陽)有限公司),無三類工業項目引入。 |
符合 |
(2)禁止引入鉛、鋅、鉻等重污染冶煉行業、紡織印染、煉油、農藥工業,來料加工的海外廢金屬、塑料、紙張加工等工業進入開發區。 |
園區未引進鉛、鋅、鉻等重污染冶煉行業、紡織印染、煉油、農藥等企業進入開發區,未引進來料加工的海外廢金屬、塑料、紙張加工等企業進入開發區。 |
符合 |
|
(3)嚴格限制石化、有機化工等化工項目建設。 |
園區限制石化、有機化工等化工項目入駐。目前園區有2家化工企業,包括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和岳陽凱門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為復混肥料制造、磷肥制造企業,根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發布湖南省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名單的公告》(2020年6月23日)沿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可知,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被列入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內。 |
符合 |
|
污染物排放管控 |
廢水:開發區排水實施雨污分流,完善片區雨、污管網建設,區域內污水納入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象骨港,最終排入長江。開發區雨水經雨水管網排至白楊湖、松陽湖和象骨港。 |
園區內已建排水管網已實施雨污分流,污水管網及處理系統均做好了防滲措施,納管企業廢水預處理達標后再排入開發區污水管網,經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象骨港,最終排入長江。雨水通過園區雨水管網就近排入臨近水體。 |
符合 |
廢氣:(1)禁止引進SO2、NOx排放量大的行業和項目。對各企業有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應配置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并確保正常運行、達標排放;加強生產工藝研究與技術改進,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工藝廢氣的無組織排放,入園企業各生產裝置排放的廢氣須經處理達到相應排放標準;(2)推進源頭管控,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原輔材料,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工程機械制造行業實施油性漆改水性漆,減少VOCs產生量;強化末端治理,完成表面涂裝、包裝印刷行業VOCs綜合治理;(3)開發區內相關行業及鍋爐廢氣污染物排放滿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執行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第一批)的公告》中的要求。 |
各企業有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配置有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能夠達標排放;園區內涉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能夠滿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執行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第一批)的公告》中的要求;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屬于SO2外排量大的生產企業,該企業屬于化工生產企業,位于長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根據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發布湖南省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名單的公告》(2020年6月23日)沿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可知,岳陽中天石化有限公司被列入關閉退出類化工生產企業名單內,目前該企業暫未完成搬遷。 |
符合 |
|
固體廢棄物:做好開發區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統一的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加強固體廢物的資源化進程,提高綜合利用率;規范固體廢物處理措施,對工業企業產生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嚴防二次污染。 |
建立統一的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 |
符合 |
|
環境風險防控 |
環境風險防控體系:(1)開發區應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防控體系,落實《湖南城陵磯新港區核心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嚴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提高應急處置能力;(2)建立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機制,加強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預警體系建設,加強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報,實現風險信息研判和預警。當出現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時,所在區域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實行重點大氣污染排放源限產、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業、機動車限行等緊急措施;(3)園區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產生、收集、貯存危險廢物的企業應當編制和實施環境應急預案;鼓勵其他企業制定單獨的環境應急預案,或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專章,并備案。 |
園區建立了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并嚴格落實《湖南城陵磯新港區核心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 |
符合 |
建設用地土壤風險防控:對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相關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企業用地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調查,實施綜合性治理措施,分階段、分區域、按類別解決歷史遺留污染問題。 |
未涉及污染地塊 |
符合 |
|
資源開發效率要求 |
能源:(1)開發區依托華能電廠進行集中供熱,禁止使用原煤、重油為能源的項目進入;(2)區域(不包括白楊湖片區范圍)內能源消費主要為電力、天然氣、蒸汽,無煤炭消費,能源消耗預測情況為:2020年區域年綜合能耗消費量預測當量值為514000噸標煤。2020年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267噸標煤/萬元,消耗量當量控制在154800噸標煤;2025年區域年綜合能耗消費量預測當量值為97800噸標煤。2025年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22噸標煤/萬元,消耗增量當量值控制在464100噸標煤;(3)區域(白楊湖片區)內能源消費主要為電力、天然氣和柴油,無煤炭消費,能源消耗預測情況為:2020年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22噸標煤/萬元,消耗增量當量控制在4409.2噸標煤;2025年區域年綜合能耗消費量預測當量值為45750噸標煤。2025年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183噸標煤/萬元。區域“十四五”時期能源消耗增量控制在41300噸標煤。 |
園區供熱主要依托華能電廠,其它園區工業、生活用能基本為天然氣、電能等。開發區未引入原煤、重油為能源的項目 |
符合 |
水資源:加強工業節水,重點開展相關工業行業節水技術改造,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產能,積極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支持引導企業開展水平衡測試,繼續推進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2020年,云溪區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34立方米/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9立方米/萬元。 |
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推廣先進的節水技術和污水處理技術,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實行清潔、低耗、低排生產,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型工業項目建設。 |
符合 |
|
土地資源:新增工業企業應納入產業園區統一布局,工業園區發展用地納入相應的城鎮建設用地規劃區內,統一安排規劃用地,并與周邊其他用地布局相協調;現代物流產業、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糧油加工產業投資強度擬定標準分別為200萬元/畝、230萬元/畝、210萬元/畝、210萬元/畝、150萬元/畝、300萬元/畝。 |
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加強土地開發利用動態監管。 |
符合 |
由此可知,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湖南九鼎農牧有限公司、岳陽市臨港富強混凝土管樁有限公司、湖南九鼎動物營養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新水泥(岳陽)有限公司等企業布置在三類工業用地,與規劃的用地性質不相符。
“三線一單”保障措施:
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并未對生態保護紅線造成明顯影響,為保障“三線一單”落到實處,擬采取如下針對性防范措施。
a、生態紅線不觸犯
應嚴格控制園區的開發建設范圍,不得占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土地。同時,為保障開發區內的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生態保護目標不受影響,應盡量利用自然山體林地作為屏障進行生態隔離,沒有自然山體的地方應在各保護目標周邊都設置不少于20m的生態隔離帶,采用綠化防護帶的形式進行生態隔離保護,植被以相對低矮的綠籬和草坪、花壇為主。一些污染較大的生產企業周邊也設置不低于30m的綠化隔離帶,種植枝葉茂盛、葉面粗糙的喬木,同時合理配置一些灌木。
b、環境質量底線要堅守
為確保園區環境質量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要求,首先必須嚴格企業準入,按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來引進企業,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不得入園;其次,嚴格排放標準。所有入園企業和項目都必須采取相應的環保治理措施,確保各項污染物排放達到環評批復標準。凡是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都必須停產整改。企業要加強環境風險防范,對主要環保設施加強運行維護和監管,杜絕事故排放。同時,園區須加快環;A設施的建設,確保企業廢水能有效收集處理,避免隨意排放。生產能源應優先使用電,從源頭上減輕污染物的排放。對重點污染源及特征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企業加強監督與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另外,各企業應加強污染物控制力度,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物料回用率,引入廢水資源化技術,全面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c、資源利用上線不突破
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首先得制定各類資源的利用上線。其中,園區土地開發利用上線不得超過岳陽市土地資源的可供給量;園區開發建設要嚴格控制用地比例,不得占用農林用地,尤其是基本農田。其次,根據園區的發展規模合理規劃給水設施。園區開發力度大,用水需求大,應優先考慮供水廠的建設,取水水源應滿足供水水量、水質的要求。同時,根據園區目前的供電現狀,結合規劃發展情況合理估算園區的用電需求。在充分利用現有供電設施的基礎上填平補齊相關設施,保障園區的用電。
(三)水環境管理
園區配套集中污水處理設施1個,園區污水管網覆蓋率為100%,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名稱為湖南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30000m3/d,實際處理規模14840m3/d,污水處理工藝為好氧、厭氧生物,芬頓+砂濾深度處理工藝,在線監測達標率100%,園區雨水管網覆蓋率100%。
園區內涉及工業廢水外排企業數量8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408.32m3/d,外排污水納管企業數量8個,污水集中處理比例100%(按外排水量計),無涉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
園區年度水污染物總排放量:化學需氧量445.8t/a,氨氮73.18t/a。
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地表水水質管控斷面名稱陸城,水功能區劃Ⅲ類,監測達標率100%,超標因子無,最大超標倍數0倍。
無“雙源”地下水監測建設情況及監測結果自評。
園區內涉及黑臭水體數量1個,已完成整治1個,未開工的0個,修復中的0個。
園區《岳陽臨港高新技術開發產業園區(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企業污水排放評估報告》正在編制中。
(四)大氣環境管理
園區內涉及工業廢氣外排企業數量17個,大氣質量監測達標率100%,無超標因子,最大超標倍數0倍。
2020年園區大氣污染物總排放量:二氧化硫4.63t/a,氮氧化物19.9t/a,VOCs 163.5t/a。
2021年園區大氣污染物總排放量:二氧化硫4.45t/a,氮氧化物15.95t/a,VOCs 133.5t/a。
較2020年二氧化硫下降了3.89%、氮氧化物下降了19.8%、VOCs下降了18.3%。
園區空氣監測站建設情況:建成空氣微1個即凌泊湖社區居民委員會站點,監測因子8項為PM10、PM2.5、SO2、NO2、CO、O3、溫度、濕度。全年達標率為100%。
(五)土壤環境管理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達標率100%,超標因子無,最大超標倍數0倍。
園區內涉及污染地塊數量0個,已完成修復0個,未開工修復的0個,修復中的0個。
(六)固體廢物管理
園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企業數量35個,產生量 1619623.829t/a,其中,自行綜合利用1535671.932t/a,自行處置0 t/a,外委處置29758t/a。危險廢物產生企業數量59個,產生量1598214.146t/a,其中,自行綜合利用0t/a,自行處置0t/a,外委處置1264.871564t/a。
園區無集中的工業固廢處理設施。
(七)投訴管理
本年度園區共受理各類(含各級督查、各級環保投訴等)投訴35件,已完成整改35件,完成率100 %。環保督察交辦問題1件,已完成整改1件,完成率100%。
(八)園區信用評價
表4 產業園區環保信用自評表
序號 |
一級評價指標 |
二級評價指標 |
評價標準 |
分值(分) |
園區自評分值(分) |
1 |
環境準入管理 |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
產業園區有重大調整和修訂未重新開展規劃環評 |
-1 |
0 |
2 |
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實施五年以上未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
-2 |
0 |
||
3 |
建設項目環評 |
產業園區內有建設項目未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
-1 |
0 |
|
4 |
產業園區內有被評為黑名單的企事業單位 |
-1 |
0 |
||
5 |
環境基礎設施 |
廢水收集處理 |
產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率未達到100% |
-3 |
0 |
6 |
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執法監測不達標 |
-2 |
0 |
||
7 |
廢氣治理與管理 |
產業園區涉VOCs重點排放企事業單位未進行有效收集、未設置有效的VOCs污染治理措施或未按規定建立管理臺賬 |
-1 |
0 |
|
8 |
產業園區未按規定建成大氣環境監控預警系統 |
-1 |
0 |
||
9 |
固廢處置 |
產業園區未建成危險廢物監管體系 |
-1 |
0 |
|
10 |
產業園區內企事業單位發生危險廢物非法傾倒、轉移、處置事件 |
-2 |
0 |
||
11 |
環境監測監管能力 |
監測能力 |
產業園區未開展自行監測或自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
-2 |
0 |
12 |
產業園區未按規定建立與環境監測要求相匹配的環境監測能力 |
-1 |
0 |
||
13 |
監管能力 |
產業園區建立了污染源在線監控、企事業單位生產工況、電能監控、一企一管水質監控、視頻監控及環保設施運行監控、環境質量監控等產業園區數字化在線監控平臺(任意一項) |
+1 |
+1 |
|
14 |
信息化建設 |
產業園區未建立環境信息管理檔案 |
-1 |
0 |
|
15 |
環境信息公開 |
產業園區未及時公開年度環境監測報告或園區年度環境監測信息,園區污染物排放狀況、企業達標排放情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環境風險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等信息公開不完整的 |
-1 |
0 |
|
16 |
環境風險防控 |
環境風險排查 |
產業園區年度內未開展環境風險隱患和環境問題排查工作 |
-2 |
0 |
17 |
環境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
產業園區設置了風險防控環境應急指揮平臺 |
+1 |
0 |
|
18 |
產業園區未按要求制定或修編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1 |
0 |
||
19 |
產業園區未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
-1 |
0 |
||
20 |
產業園區環境應急救援物資配備不符合規定 |
-1 |
0 |
||
21 |
風險防控體系 |
產業園區未建立環境風險源數據庫,未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 |
-1 |
0 |
|
22 |
產業園區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或被省級以上環境主管部門通報的突出環境安全隱患 |
-4 |
0 |
||
23 |
產業園區出現區域限批、掛牌督辦、約談、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不力等情況 |
-3 |
0 |
||
24 |
環境綜合治理 |
環境第三方治理服務 |
采取了第三方治理服務模式 |
+1 |
+1 |
25 |
總分值 |
11 |
|||
26 |
環保信用等級 |
環保誠信園區 |
|||
說明: 一、初始分值為9分,滿分12分。 二、產業園區未及時按要求上報自查報告,直接評定為環保風險園區。若自查報告中未上報某項指標內容,此項指標按最高分進行扣分。 |
(九)園區第三方治理情況
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園區環境管理,根據《關于深入推進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湘環發[2021]31號)文件要求,我園區積極響應,引進第三方治理單位“湖南美景環?萍甲稍兎⻊沼邢薰驹狸柗止尽弊鳛閳@區“環保管家”,進一步提高臨港高新產業園區整體環保管理水平。
“環保管家”于2021年5月進駐園區,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協助園區完成環保信用評價工作并編制自查報告
自3月開始,協助園區撰寫了《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20年度環保信用評價》自查總結報告,并提交至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后續根據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初審要求,對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2020年度環保信用評價自查總結報告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相應的佐證材料,并在“湖南省環保信用評價管理系統”填報該產業園區的環保信用相關信息、提交承諾書和電子版環保信用評價自查報告。
2.園區招商項目咨詢
對園區招商項目進行環保預審,根據園區規劃環評、“三線一單”、產業定位、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等法律法規,結合企業原輔材料、生產工藝、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審核,從環境可行性角度為園區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專業的環保預審意見
3.企業環保問題咨詢
對園區企業提出的環保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涉及排污許可證申請、固定污染源登記、排污許可證后管理、自行監測、危廢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4.環保培訓
對湖南城陵磯新港區的企業召開危險廢物、排污許可等規范化管理培訓。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提升企業固體(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企業排污許可證后管理水平,“環保管家”協助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城陵磯新港區分局于2021年6月3日在新港區通關服務中心二樓大會議室舉辦湖南城陵磯新港區危險廢物、排污許可等規范化管理培訓會議。
該次環保培訓的主要培訓內容為:在新的固廢法發布實施下《如何做好2021年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普法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和《湖南省信訪條例》、領取排污許可證后工作開展培訓(包括執行報告、自行監測、臺賬記錄、信息公開)、解讀《湖南省企事業單位環保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實施對企業的意義。
同時,為了做好6·5世界環境日宣傳工作,配合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城陵磯新港區分局完成世界環境日的宣傳冊。
5.入園企業篩查
根據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城陵磯新港區分局提供企業名單,對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86家企業進行環保摸底調查,主要調查企業各環保手續合規性、排污許可證填報準確性、企業日常環保管理情況(包括管理制度建設、環保管理臺賬、自行監測、應急演練等)以及企業環保設施建設運行情況。
并根據調查結果編制完成《湖南城陵磯新港區(保稅區外)企業環保調查報告》。同時,根據每月工作情況編制完成每月分析報告。
三、園區環保工作成效、主要措施做法
針對2020年度園區自評估報告中暴露的問題,岳陽臨港高新技術開發產業園區在2021年開展了以下工作:
2021年度岳陽臨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實施有效的方法措施,為避免揚塵反復污染。園區建筑工地、裸露空地、堆土揚塵均采取用綠網覆蓋,建筑工地分時段開啟霧炮車進行噴淋降塵。
管道檢測及疏通。我區聘請了岳陽市市政維護管理處和長沙大麓科技有限公司對轄區的雨污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檢測和維護疏通。截至目前,共清理疏通了雨水管道87公里,污水管道37公里,對16處雨水篦混入污水管道采取了工程措施進行整改(云港路5處,華港路2處,華興路7處,象骨港路2處),對4處自然水體接入污水管道進行了封堵(北湖套3處檢測井及西干渠1處),對2處企業雨水混入污水管道進行了截流(九鼎2處),對1處污水管道滲漏點進行了修復(長江大道污水檢測井),對1處建筑工地污水接入雨水進行了處罰、并責令完成了整改。(譚家湖項目)
對轄區內企業雨污排放進行排查。通過對企業管網圖紙收集、現場初步摸排截至目前,已督促六九零六、華新水泥、凱門科技、道道全、萬企國際、華琨產業園、中天石化、際華三五一七、科德、富強管樁等共計18家企業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四、園區生態環境管理存在主要問題和難題
1.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有待加強。部分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出于成本因素考慮,對于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責任擔當。
2.園區部分企業排污許可、應急預案等材料缺失或不完善,相關資料臺賬有待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1.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通過進一步聯合三方環保管家,對園區企業開展針對性環保培訓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園區環保氛圍,調動企業積極性,引導企業重視環保工作,將各項環保任務要求落到實處。
2.強化巡查力度,配強監管力量。聯合環保管家與岳陽市生態環境局城陵磯新港區分局對園區企業個性問題,制定針對性檢查方案并進行突擊排查,對于違法行為嚴格依法處理。
3.強化三方治理,規范日常管理。將日常巡查、重點監管、一企一管、在線監測等管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將日常管理做細做實,杜絕各項環保隱患。
4.強化企業幫扶,助力企業發展。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相關環保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建立規范化臺賬記錄,備齊應急預案、排污許可等基本材料;同時通過三方環保管家進企業排查,逐個梳理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解決問題。
湖南城陵磯新港區管理委員會
2022年2月23日